第(1/3)页 “上午感觉怎么样,林?”她咬了一口三明治,好奇地问道,“觉得我爸的教学风格如何?是不是很想把他一脚踹下船?” 这句大胆的调侃让麦克哭笑不得地瞪了她一眼。 “不,”林予安认真地回答,“麦克船长的教学方式非常高效,充满了实战经验。” “每一个指令都带有明确的目的和警告,这能让人的肌肉以最快速度形成记忆。” “听到了吗?”麦克得意地对女儿说,“这叫专业。” “是是是,你最专业了。”瑞雯不以为意地耸耸肩,然后又将目光转向林予安,眼神里闪烁着探究的光芒。 “那你呢?林。我更好奇的是你。我承认,我让你单手打绳结,一开始只是想给你个下马威,” 她大方地承认了自己的意图,“但我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,而且还优化了它。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,对吗?” 这个问题,同样也是直播间几百万观众最想知道的。 林予安放下手中的三明治,迎着她的目光,平静地说道: “我习惯于在脑海里构建模型。任何复杂的动作,在我看来都是由基础的几何和物理逻辑构成的。” “只要理解了底层逻辑,找到最优路径就只是一个计算问题。” 他不可能提自己的金手指,而是用一种听起来像是科学方法论的方式来解释。 这番凡尔赛十足的解释,瞬间让弹幕炸开了锅。 【???不是,我听到了什么?计算问题?我打个绳结你跟我说这是计算问题?】 【翻译一下林神的话:有手就行。】 【凡尔赛!赤裸裸的凡尔赛!但我为什么也行装这一波啊!】 瑞雯沉默了,她从小在海上长大,学习帆船更多是靠直觉和大量的肌肉记忆。 她第一次听到有人用工程师的思维来解读一项充运动。 在脑海里构建模型?最优路径?计算问题?这听起来根本不像在学帆船,更像是在破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。 “构建模型……”她喃喃地重复着这个词,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新奇,“那一定是个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。” “殊途同归而已,”林予安说,“你们靠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将经验刻进身体,形成直觉。” “我只是用了另一种方式,先在脑子里完成这成千上万次的模拟而已。” 二人在注视着对方,长发十几秒之久,这番对话让两人之间的关系,从单纯的教练与学员,多了一丝关于不同学习模式的欣赏。 【安子,你要把持住啊!你是有老婆孩子的人!】 【楼上的别瞎说!林哥是有家室的人!这是纯洁的师生情!】 【什么师生情,我看到的是火花!是碰撞的火花!】 【强者之间相互吸引不是很正常吗?你们这群人思想太龌龊了!】 【前面的别吵了,安静地看直播不好吗?我只想看林神继续装逼……】 麦克船长在一旁默默地听着,看着眼前这两个同样优秀的年轻人,眼中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意。 他虽然听不太懂那些模型、计算之类的词,但他知道这个年轻人正在用一种他无法理解但极其强大的方式,迅速地征服着这项运动。 而自己的女儿,似乎也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能跟上她节奏的同龄人。 午餐后,下午的课程正式开始——引擎练习。 麦克一边启动引擎,一边严肃地对林予安和旁听的瑞雯说,“很多人看不起引擎,觉得玩帆船就该纯靠风。” “那是愚蠢的浪漫主义,在拥挤的港口、无风的天气或者紧急情况下,这台发动机才是你的上帝!你必须足够的了解它。” 他详细讲解了引擎的启动步骤、热机时间、冷却水排放的检查,然后将舵轮交给了林予安。 “现在,把它开出去。记住,船没有刹车,它只有惯性。而且,它有‘舵效’延迟。” “你打方向,需要过一两秒才能看到效果。必须学会预判,而不是反应。” 林予安握住舵轮,感觉着引擎的震动通过船体传递到掌心。缓缓推动油门,船开始离开码头。 瑞雯没有离开,而是饶有兴致地坐在了舵手旁的观察位上,这个位置能让她清晰地看到林予安的每一个动作和微表情。 在麦克的指令下,林予安开始练习前进、后退、S形绕桩。 经历了上午的震撼后,麦克对林予安的快速上手已经有些麻木了。 林予安强大的空间感和操控能力再次发挥作用,仅仅几遍练习后,就已经能让这艘24英尺的帆船在狭窄的水道里做出相当精准的动作。 “很好,”麦克很满意,他决定直接跳过一些基础内容,提高难度。 “现在,来个有意思的。看到前面那两个浮标了吗?” “把船开过去,在它们之间给我完成一个360度的原地掉头,船头或船尾都不能碰到浮标。” 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技巧的动作,需要精准地结合油门、舵角和船只的惯性。 【水上科目二啊这是!到船入库?】 【这比倒车入库难多了吧,水是会流的啊!】 林予安尝试了两次,一次因为转向过猛差点撞上,一次因为油门太小被水流带偏。 虽然失败了,但他的每一次调整都比上一次更接近成功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