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章 深宫烬余·裂痕初现-《燕宫阙:凰途逆袭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京兆府那间特意安排、看似普通实则隔音的审讯室内,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。油灯的光晕在韩青惨白的脸上跳动,映出他额角不断渗出的冷汗和剧烈挣扎的眼神。

    冯京兆并未催促,只是慢条斯理地用杯盖撇着茶沫,那细微的刮擦声在此刻听来,却比任何厉声呵斥都更具压迫感。他面前摊开的,不仅仅是德妃威胁韩青、欲构陷沈青澜的部分证据抄录,还有其兄在军营中涉嫌倒卖军械的初步供词。

    “韩侍卫,”冯京兆终于开口,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你是聪明人,当知利弊。德妃娘娘……已是风中残烛,她许给你的,不过是镜花水月,甚至可能为了灭口,事后连你与你兄长一并除去。而靖王殿下,”他顿了顿,意味深长地看了韩青一眼,“殿下爱才,更重情义。你兄长之事,若查实只是被胁迫或小错,并非没有转圜余地。如今殿下远在北疆为国征战,有人却在其后方构陷他看重之人,此等行径,陛下与皇后娘娘若知,又会如何作想?”

    这番话,如同最后一根稻草,压垮了韩青紧绷的神经。他想起德妃那疯狂而怨毒的眼神,想起兄长前途未卜的惶恐,再想到那位虽接触不多、却传闻中赏罚分明的靖王殿下……

    他猛地抬起头,眼中布满血丝,声音干涩嘶哑:“我……我说!是德妃娘娘身边的管事太监刘公公找到我,以我兄长在边关的前程和性命相威胁,让我……让我在昨日巳时,前往浣衣局东角门,做出与沈典制私会状,并……并留下沈典制的随身之物作为‘证据’……”

    他断断续续,将德妃如何命人散播流言,如何计划在浣衣局东角门“捉奸”的阴谋和盘托出。至于为何计划临时改变,转向更恶毒的含章殿投毒案,他表示自己层级不够,并不知情。

    “但……但我知道,德妃娘娘似乎与王首辅那边……有所往来。”韩青艰难地补充道,“有一次刘公公醉酒后隐约提过,说宫里宫外,想对付靖王和……和沈姑娘的人,不止一个……”

    冯京兆眼中精光一闪,仔细记录下韩青的每一句供词,并让他画押。有了这份口供,至少可以初步洗刷沈青澜“私通侍卫”的污名,更能直接指向德妃构陷后宫女官、意图不轨!这虽不能直接解开含章殿投毒的死局,却无疑是撕开了对方阴谋的一道重要裂口!

    “很好。”冯京兆收起供词,“韩侍卫,你的选择是明智的。暂且委屈你在此待几日,待案情明朗,本官自会依律处置。”

    慎刑司牢房 · 微光与转机

    沈青澜靠在阴冷潮湿的墙壁上,闭目养神。被从“静室”带回这间普通牢房,虽然环境依旧恶劣,但至少有了微弱的光线和相对流通的空气,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。她知道,这微小的变化,意味着外界的营救力量正在发挥作用。

    不知过了多久,牢门再次被打开。这次进来的,除了面无表情的狱卒,还有一位身着太医署官袍、面容清癯的中年男子,以及一位手持拂尘、神色肃穆的坤宁宫首领太监。

    “沈青澜,”那首领太监声音不高,却自带一股威仪,“皇后娘娘懿旨,着太医署太医令温大人,为你查验身体,问询案情细节。你需如实回话。”

    太医令?皇后娘娘直接派来了太医令?沈青澜心中一动,连忙起身行礼。

    温太医令并未多言,上前示意沈青澜伸出手腕,仔细诊脉。他的手指微凉,神情专注。片刻后,他收回手,又询问了沈青澜近日饮食、接触过何物等细节,特别是昨日在含章殿偏殿的情形。

    沈青澜一一据实以答,条理清晰。

    温太医令听完,微微颔首,对那首领太监道:“李公公,下官已查验完毕。沈典制脉象平稳,体内并无中毒或接触剧毒药物之迹象,身体康健。依下官看,若真是她下毒,手上或衣物上难免沾染,即便清洗,亦可能留有细微痕迹,但观其气色、脉象,并无异常。”

    李公公目光锐利地看向沈青澜:“沈典制,你可敢让宫人当场搜查你的衣物箱笼?”

    沈青澜坦然道:“青澜问心无愧,但凭公公查验。”

    很快,司制司内沈青澜的住所被彻底搜查,自然是一无所获。

    温太医令的诊脉结果和搜查无果的消息,虽未直接证明沈青澜清白,却无疑大大动摇了“沈青澜下毒”这一指控的基础。一个下毒者,自己身上、住处竟无半点毒药痕迹?这于理不合。

    李公公将情况回禀皇后后,皇后那边显然有了新的考量。虽然沈青澜仍未获释,但慎刑司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,不再提用刑之事,饮食也改善了些许。

    靖王行辕 · 远程博弈

    北疆,靖王行辕。

    萧景玄收到了冯京兆通过特殊渠道传来的密报,以及宫中“暗影”送出的关于太医令查验结果的消息。

    他紧绷数日的神经,终于略微松弛了一分。还好,青澜暂时无恙。冯京兆动作够快,拿到了韩青的口供;皇后娘娘那边,也并未完全偏听偏信。
    第(1/3)页